
一、答辩委员会组成 
主席:郑云教授
   成员:盛正国教授  梅士建教授  李  毓教授  崔秀荣教授  
二、答辩分组
| 
  小组序号  | 
 小组成员  | 
 论文评阅人  | 
 答辩主持人  | 
 答  辩 记录人  | 
| 
 第1组  | 
 盛正国  教授  | 
 陈 俭  博士  | 
 盛正国 教授  | 
 邹  丽  | 
| 
 陈  俭  博士  | 
 曾庆学  副教授  | |||
| 
 曾庆学  副教授  | 
 邹  丽  讲师  | |||
| 
 邹  丽  讲师  | 
 盛正国  教授  | |||
| 
 第2组  | 
 郑  云  教授、博士  | 
 蒋国平  教授  | 
 郑  云 教授  | 
 夏金梅  | 
| 
 蒋国平  教授  | 
 余元明  博士  | |||
| 
 余元明  博士  | 
 夏金梅  讲师  | |||
| 
 夏金梅  讲师  | 
 郑  云  教授  | |||
| 
 第3组  | 
 梅士建  教授  | 
 杜  辉  博士  | 
 梅士建 教授  | 
 何学松  | 
| 
 杜  辉  博士  | 
 贾  蕊  讲师  | |||
| 
 贾  蕊  讲师  | 
 何学松  讲师  | |||
| 
 何学松  讲师  | 
 梅士建  教授  | |||
| 
 第4组  | 
 李  毓  教授、博士  | 
 贾义保  副教授  | 
 李  毓 教授  | 
 谌  玲  | 
| 
 贾义保  副教授  | 
 袁庆禄  博士  | |||
| 
 袁庆禄  博士  | 
 谌  玲  讲师  | |||
| 
 谌  玲  讲师  | 
 李  毓  教授  | |||
| 
 第5组  | 
 崔秀荣  教授  | 
 梁静波  副教授  | 
 崔秀荣 教授  | 
 黄  颖  | 
| 
 梁静波  副教授、博士  | 
 黄  颖  讲师  | |||
| 
 黄  颖  讲师  | 
 崔秀荣  教授  | 
备注:1.共19位指导老师,分5组,每组均含教授至少1名,博士至少1名。
      2.同一人的签名及其意见的笔迹必须一致。
三、答辩时间
5月20日-24日(第13周) 
四、答辩组织
1.每答辩小组的主持人负责安排本小组的答辩时间、地点、形式、答辩员工等具体事宜。
2.接受答辩的员工在答辩时,先作5—8分钟的论文汇报(建议答辩时尽量采用PPT课件形式进行汇报)。
3.答辩小组要向接受答辩的员工提出3个以上的问题(注意所提出的问题不要是论文的具体内容,问题的答案不是从论文具体的内容直接找出来的,提出的问题要有质量与水平,要有针对性),要求员工当场回答。同时,答辩小组成员应该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包括格式)和修改建议。
4.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的选题、内容、结构、回答问题等情况现场评定答辩成绩。
五、论文成绩的提交
1.成绩提交的格式
| 
 序号  | 
 学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论文成绩 (百分制)  | 
| 
 | 
 | 
 | 
 | 
 | 
注:电子版发送到邮箱hexuesong@126.com
2.截止时间:5月27日(周一)
六、论文的归档和上交
1.纸质论文材料的上交:完成所有表格意见填写和签名的论文经指导老师检查无误后装档案袋上交,一式两份,每份一个档案袋,档案袋贴上论文的封面。
2.论文电子版的上交:指导老师将每个员工的论文电子档(含开题报告等附表)建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是: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收齐后通过压缩文件包的形式发送到邮箱hexuesong@126.com。
3.截止时间:5月29日(周三)。